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范文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老家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精选多篇)

时间:2025-07-10 07:26:28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老家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精选多篇)[本文共13345字]

第一篇: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老家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

调查时间:xx年8月

调查地点:湖南省双峰县冷山村咸和组

调查人员:李雪梅

调查课题:冷山村咸和组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

调查方法:一、访谈:对本家的长辈进行了有关情况的询问

二、现场观察:查看盛装自来水的水塔及线路

引言:自从老家各户装上自来水以后,前几年极大情况上改变了本村用水困难的情况,但是近几年来,老家逐渐出现用水困难的情况。身为当代大学生,我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的具体情况。本着对于老家用水情况的不断恶化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因此,利用xx年的暑假,我对老家的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的老家冷山村咸和堂位于湘中地区。湖南省位于亚热带,说起来也算是多雨的地区。然而,每到夏季,老家就会出现用水难现象。究其原因,也过于牵涉多方面的因素。

冷山村的冷山水库,是全村的蓄水地。虽说不缺水,但是冷山水库在每年夏季三伏时期干涸农田的水源。而在没有装上自来水管之前,全村用水的方式仍然是沿袭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xx年起,我的老家冷山村开始兴起了装自来水的新风尚。自此,随着用水习惯的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水管在安装之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最后经过商讨,确定每户600元作为引入自来水的经费。水源并不是位于冷山水库,而是安置在冷山水库的上游的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的水全部来源于大山的渗水,是纯天然的优质水源,并且由于位于深山内,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质非常优良。村民们在小溪旁边修筑了作为蓄水池和净化池的水塔。并且在冷山水库里也安装了水管,作为备用水源。水管根据路况来进行具体安装。在山里的那一段被深埋入地下。沿途经过水库,就浅埋入水库岸边,有的甚至直接裸露在地面。山下就接近居民点,根据实际情况只能把水管埋入乡村公路的路面。在引入各村民家里之前,另建一水泥水塔,作为自来水在使用之前的控制总库,承担蓄水和净化以及控制水源的作用。在控制水库后,安装了通往各户的水管,自来水真正进入了各家各户。

冷山村的经济来源除了种田卖谷,另一项支柱是务工。整个村长年居住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在家乡发展的人只有少数。只有到年关,在外务工人员才归来过春节。因此,村里的会议只能在农历12月才能开。平时一般无法聚集人员。经过推选,由村民匡济方对自来水水塔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每户每年在大会后出50到60员的管理费。并且约定村民尽管用水,不要收水电费。

自来水进入家门后,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再也不需要去井里挑水。本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咸和组的水井修在我家下面的一个凹地,而居民的房屋一般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在我小时候村民们的饮用水必须每天去水井挑。中间要经过一段坡度大约在60度以上的陡坡,挑水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而留守在村里的一般都是老人小孩,挑水是家庭每天必须面对的负担。引入自来水成为一件十分深入人心的事。这解决了村里用水难的难题。

冷山村也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咸和组的房屋几乎全被两层的小洋房所代替。村民们在建设房屋的施工过程中已经全部使用了自来水进行施工,也极大地提高了修建的速度。另一方面,村里的小学拆掉原来的危房,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新修的公路,也直接通到家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逐渐完善。

xx年7月23日,我从娄底回到冷山村咸和组的老家,却发现这里已经停水多日,村面们用水极为不方便。我奶奶说,这里已经连续停水很多天了,只有每天早上总闸会打开,以此保证居民们的日常用水。有时也会整天不放水。每天早上必须清晨就去接水,否则每天的引用水都无法保证。我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十分忧虑,因此走访了本家的几位长辈,听听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每年其他季节还好,一到夏季,近几年来,家里的自来水管就会限停。夏季是用水旺季,自来水的限制使用使得日常生活极为不方便。听了几位长辈的陈述,我主要将原因总结为一下几点:

一、 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当时引入自来水时就定下了不收水费的规定。这个规定就使得村民们没有用水限制。本身村民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因此没有节约用水的自觉,在平时的日常用水中,也不会去特地注意用水的多少。

此外,在夏季,雨季过后,降水减少,高温蒸发严重,水渠的蓄水量减少,农业用水紧张,时常会发生抢水的争端。甚至为了从水渠获得足够的农业用水,村民为此打架斗殴,时有损伤。

晚稻的秧苗正值生长旺季,一旦天气干旱,就会歉收。不需水费的自来生水自然而然地成了解决农田放水困难的捷径。这种现象的产生致使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被大量的农业用水挤占,缺水现象逐渐严重。同时,本地的农田放水主要采用露天水渠放水,经过高温蒸发,地下水渗透,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严重的耕作方式。

所以,生活用水的浪费和农业用水的挤占成为了生活用自来水用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输水设备老化,维修人财缺少。

自从xx年安装水管后,经过九年,输水管道日益老化。在冷山水库沿途的输水管道,由于陡峭的山势和当时有限的施工条件,有很长一段仅仅是浅埋,没有加入适当的防护措施。夏季白天高温曝晒和夜晚温度陡降,塑料水管热胀冷缩,且安装年月长久,输水管道已经不堪重负。

乡村公路经常有车辆经过,尽管安装在公路上的管道埋入地里较深,但是经过多年的车辆碾压,路面逐渐下沉,路面也深浅不一,管道不可能完全避免被损害。我去现场查看时,路面被压出深深的摩托车车辙。底下的输水管道已经被损坏,大量渗水使得原本在高温曝晒下的干燥的路面一片泥泞。公路段的输水管道已经20%被毁坏。

雨季,小型山洪爆发,大量泥沙淤积,位于水源旁的水塔被堵塞,逐渐被废弃。转而只能动用水库的水。水库的蓄水本作农业用水,但现在本该分开的水源挤作一起,水源的纷争也慢慢激烈。幸亏本地夏季高温干旱时期仍然有一定量的降水,因此才能够勉强保障水库达到规定的蓄水量。此外,控制总闸的水塔只有每半年才清洗一次,平时也容易出现水垢淤积,同时水泥构造,时日长久也出现了渗透。

维护的人力和资金非常缺少,没有专门的人员和专项资金对管道与水塔进行管理和维护。破损的管道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堵塞淤积的水塔也没有及时疏通,日积月累,渐渐成为痼疾。

三、备用水源被破坏。

水井地处低洼处,水源为地下水。因为地势低下,自然成为水流的聚集地。平时居民们的生活污水就没有得到处理就随意排出,因此也有污水经地下渗透流入水井。自来水进入家门后,挑水成了一件久违的事。井沿旁生起了杂草。村民们遂在水井里洗衣服,甚至在里面洗粪桶之类,原本清澈干净的水被污染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村民们索性把井水放干,把流水的泉眼堵塞。原来用过多年的水井被彻底废弃,组里最方便的备用水源也被断绝。 ……此处隐藏8792个字……发时间。,但由于串门聊天比较枯燥,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打牌赌博等不良生活方式去打发时间。而民间活动由于形式单一,很难吸引青中年农民,大多是老年居民参与。由于农村文化科学落后,还有少数农民信仰和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甚至为此浪费了大量金钱、时间、人力。

所以,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最大的问题是由经济落后导致的。

3.个体户主、企业高层等其他高收入者

该层次的居民收入较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是最丰富的。比如:长途旅游、打高尔夫球、咖啡厅品咖啡等收费较高的活动。但是

在这类人群中,也有少量一部分人参与赌博,而且赌资较大,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业余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农村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政府在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与要求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大部分地区处于“做样子”的状态,对于政府的方针政策执行的不认真不彻底,许多活动只是象征性的每年举行一两次。有调查数据可知,一些电影下乡、文化下乡活动有但是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农村业余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各方面力量的热心关注和广泛参与。乡镇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目前部分乡镇领导存在 “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重视仅限于写在文上、放在桌上、挂在墙上,就是不落在行动上,导致农村的业余文化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对农村业余文化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

2、区域差异,农村业余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据调查显示,调查对象中居住地附近没有公用健身器材的占32%,而这32%的居民大多是住在偏远地区。越是接近县中心或是与市区接轨的街区或村庄,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就越好,不仅业余文化活动组织频繁,而且娱乐活动的硬件设施新且全。而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村的业余文化建设就较明显落后,不仅业余活动少而单一,而且部分地区甚至还没有公用的文化娱乐设施。导致农村业余文化建设发展出现因地域问题而呈现不平衡的状态。

3、农村文艺的专业人员缺乏。

虽然政府鼓励文化人员下乡,并且培养了许多文化专业人员到基层,但是因机构改革和人事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部分乡镇文化干部岗位转换频繁,工作连续性不强,人才培养举步维艰。部分农村文化干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老化,对各种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不足,学习新知识指导当前工作的能力不

强,加上近年来培训较少等问题,造成了农村业余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式简单、缺乏新意,难以对农民群众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发展繁荣正定镇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拓宽资金渠道,完善文化运行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只有切实负起责任, 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的责任,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从而确保农村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在资金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需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管理,切实把农村业余文化的专项基金全部用到对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设上去,加强现有资源整合,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能够共建共享,着力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对于那些偏远乡村更应提高重视,并且加以扶持帮助。此外还要加强管理制度,监督基层部门充分运用好这些专项基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同时建议基层部门积极开发农村具有独特特质的文化娱乐活动,搞出自己的品牌,自力更生,既发展弘扬了农村文化又为自己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来源。

2.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是农村业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各村庄及街区成立相关管理部门,积极组织管理,将已有的活动办的更加红火,没有的项目积极尝试 。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免费为农民放映电影。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村庄、街区积极发展固定放映场(点)。要不断开拓农村电影市场,广开渠道,通过开展科教片专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专场、未成年人教育片专场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实现农村电影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发展“农民书社”等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为农民群众读书提供方便。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以政府采购形式,每年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送到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方便农民群众阅读。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

3.以人为本,锤炼队伍,为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提供人才保证。

农村文化队伍是开展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一要稳定农村文化队伍,通过激励机制,完善保障体系,鼓励和吸收优秀文化人才到农村文化岗位工作,着力打

造一批“能说能唱、能歌善舞、能文能武”的农村文化复合型人才。二要加强文化专于培训,采取委培,到文化部门上挂锻炼,吸纳参与大型文艺活动的策划、表演,大力挖掘民间艺术,以师带徒,搞好文化队伍的传、帮、带等,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三是建立文化人才下乡体验生活制度,宣传、引导、鼓励文化人才投身农村文化建设。四是发挥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演出队,农家书屋、农家乐等,让农民的文化潜能在农村文化的实践中竞相迸发出来。

总结:

随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了由基本生存型向温饱生活过渡及由温饱向小康的巨大跨越。但与逐渐鼓起来的腰包极不相称的,是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却越发显得单调和乏味。通过此次调查,我了解了当前农村业余文化发展的现状,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农村业余文化的建设、农民们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参与,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的文化建设会越来越好,农民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也将有更丰富的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群众的配合下,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正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蓬勃发展着。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们小组始终坚信,我国的文化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会有给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平 《在国家发改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徐光春 《加快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2014-12-10

3.赵峰 《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 (《学习时报》第133期载)

4.杜染 《广场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主体运作》

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精神》

《暑期社会调查报告—老家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精选多篇)[本文共1334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